内容详细
  • 国际实验室系列讲座1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树研究员
  • 发布时间:2012-05-16 点击次数:1
  •    
        2012514日上午10点,国际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2012年第五期在A429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树研究员来苏州纳米所进行学术交流。王树研究员作了题为多功能共轭聚合物的设计、生物检测与生物医药应用研究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强斌研究员主持,相关科研人员和学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摘要:
    重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集识别、成像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望成为重大疾病治疗的新策略。我们课题组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合成新型共轭聚合物材料,并探索其在生物识别、细胞成像以及疾病治疗领域的新应用。设计合成了系列抗光漂白能力的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研究了它们的生物相容性,筛选了三类具有较低细胞毒性的水溶性聚合物(聚芴、聚噻吩与聚苯撑乙烯)。通过调控红绿兰三基色聚合物在同一个改造的微生物模板上的自组装,获得了单一激发波长下多色的共轭聚合物微米粒子,可用于荧光编码与细胞成像。设计构建了兼具细胞成像与抗癌作用的共价连接卟啉基团的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光照下该体系产生活性氧,可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同时通过聚合物在细胞中成像位置的不同可实现对活细胞以及凋亡细胞的有效识别。设计并合成了含有季铵盐与PEG侧链的PPV衍生物,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选择性结合细菌,而不结合细胞的特性,实现了对细菌的选择性识别与成像,同时可通过光动力机制杀伤细菌而对细胞没有损伤作用。这些结果为设计基于共轭聚合物的识别、成像与疾病治疗多功能体系提供了依据。
    个人简历:
    王树男,19724月生,河北省沧县人。1994年于河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0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从事新型聚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发展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共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项(4项授权)。现担任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Associate EditorLangmuir以及《化学学报》杂志编委。曾获2006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82011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1年“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以及2011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代表性论文
    1.          X. Duan,L. Liu, F. Feng, S. Wang, Acc. Chem. Res. 2010, 43, 260-270.
    2.          X. Feng, L. Liu, S. Wang, D. Zhu, Chem. Soc. Rev. 2010, 39, 2411-2419.
    3.          F. Feng, L. Liu, S. Wang, Nature Protocols 2010, 5, 1255-1264.
    4.          C. Zhu, Q. Yang, L, Liu, F. Lv, S. Li, G. Yang, S. Wang, Adv. Mater. 2011, 23, 4805-4810.
    5.          C. Xing, Q. Xu, H. Tang, L. Liu, S. Wang,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3117-13124.
    6.          C. Zhu, Q. Yang, L. Liu, S. Wang,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9607-9610.
    王强斌研究眼主持
    报告会现场
    王树研究员作报告
     
    程国胜研究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