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蔺洪振、石彦波、张纪才博士学术交流报告
- 发布时间:2011-05-17 点击次数:1
-
2010年3月22日(周一) 上午9:00 A722会议室
各位老师、同学:
2010年3月22日(周一) 上午9:00 A722会议室邀请蔺洪振、石彦波、张纪才博士进行现场学术交流报告,诚邀各位老师、同学拔冗参加。
主持人:靳健
报告内容如下:
一、9:00-10:00 蔺洪振博士
报告题目:PPV类共轭聚合物中的光激发态
报告简介:
共轭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场效应管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聚苯撑乙烯(PPV)及其衍生物是最被广泛研 究的一类共轭聚合物。共轭聚合物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受其结构、构象以及链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从而造成其性质的空间多样性。传统的光谱手段以大量分子组成的系 综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到的信号为大量分子的平均值,不能反映系综内部的多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共轭聚合物光物理性质的深入了解。单分子光 谱技术以单个分子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消除系综平均效应,得到所测性质的统计分布规律而不仅仅是平均值。近年来,单分子荧光光谱被深入应用于对共轭聚合物体 系的研究。
在此报告介绍的工作中,本人运用系综及单分子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PPV类共轭聚合物中的激发态产生、迁移、失活等光物理过程以及链间相互作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1) 通过时间分辨手段研究了聚合物单分子链荧光强度涨落的规律及荧光淬灭动力学
2)通过单分子荧光亮度的分析推算了共轭聚合物单分子的荧光量子效率
3)研究了共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的荧光性质与聚集体(纳米粒子)大小、密度之间的关系
个人简介:
1994. 9 – 1998. 8 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8. 9 – 2001. 7 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物理化学,硕士
2001. 7 – 2004. 6 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物理化学,博士
2004.7 – 2004. 9 化学所所内实习
2004. 10 – 2006. 10 日本名古屋大学分子设计与工程系,博士后
2006. 12 – 2009. 6 瑞典隆德大学化学物理系,博士后
2009. 7 -至今 比利时鲁汶大学化学系,光化学及光谱学实验室,博士后
二、10:00-11:00石彦波博士
报告题目: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含金属离子抗生素的设计
报告简介:
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稳态失衡是诱发多种人类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机体铁代谢过程中由于铁硫簇的生 物合成失调时,会造成铁硫蛋白质功能丧失,并产生病变,以过多铁质沉积在脏器组织中为主要症状,进而导致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此 外,铜、锌等金属离子的转运与代谢也和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些金属离子的稳态调控分子机理的理解有助于相关人类 疾病的研究。另外,相对于传统形式的有机抗生素而言,含金属离子抗生素的设计、结构和功能研究将为抗生素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简介:
2006 -至今 博士后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ren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分子医药研究室 Molecular Medicine Programme
研究方向:铁硫簇生物合成、铁代谢紊乱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专业: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医药
2003-2005 英国Wellcome Trust Research Fellowship 特别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
专业:生物无机化学、无机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
2000-2003 博士生 南京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2000 讲师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教授量子化学,微机应用基础,同时兼任系教学秘书
1996-1999 硕士生 保送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量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量子拓扑学研究
1992-1996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三、11:00-12:00 张纪才博士
报告题目:Al(In)GaN deep 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
报告简介:
Both AlGaN and AlInGaN ar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realizing deep ultraviolet (UV)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In this work, the growth,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In)GaN-based deep UV LEDs with emissions below 300 nm have been studied.
In AlGaN-based deep UV LEDs, the electron overflow always results in a broad long-wavelength parasitic peak, which can decrease the quantum efficiency. In order to suppress it, the behavior of the overflow i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By using 1 nm i-AlN interlayer between active region and p-type layers, the electron overflow can be suppressed effectively.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such LEDs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increased near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low-temperature EL quenching is observed in 265 nm LEDs with p-type AlGaN heterostructure, which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in such short wavelength devices. The behavior is explained by the competition of electron overflow and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In AlInGaN deep UV LEDs, two EL bands with different behaviors are observed,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emissions from quantum-well and localized stat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behavior of the two bands under direct and pulse currents, junction temperature under pulse-width modulation were measured, which shows a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duty cycles. Meanwhile, the duty cycle coefficient of junc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jection current. The redshift of peaks under high direct currents are explained by the thermal effect.
学习经历:
2002.9-2005.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博士
1998.9-2001.7 北京大学物理系 硕士
1993.9-1997.7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 学士
工作经历:
2006.11-至今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 讲师(研究机关研究员)
2005.12-2006.10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echnion, Israel 博士后研究员
2001.9-2002.7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 讲师
1997.9-1998.7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 助教
内容详细